券商,不再是那个券商

理顾者 理顾者
2020-07-03 17:27 1617 0 0
天降大任于券商

作者:理顾菌

来源:理顾者(ID:gh_9acd8a0ce3f1)

01

1992年的深圳,政府宣布新股认购证发售。

媒体评,一夜之间,这座堪堪60万人的城市,潮水般涌进了全国100万的投资者,320万张用来认购新股的居民身份证飞到了这里,申请表在半天内被哄抢一空。

自凌晨起排队、未抢到的投资者愤而群起攻之,拉横幅,写标语,踩踏事件一触即发。

政府无奈,最后决定增发500万张新股认购表,才慢慢将风波平息。

那个年代,股市火热蛮荒,一个字,乱。

也是在1992年,面对草莽丛生的证券市场,证券委和证监会宣告成立。

彼时,证监会还是证券委的执行机构,力量薄弱,证券经营机构生杀大权还尚未掌握。

但它们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制开始形成,也是真正意义上分业监管的开端。

等到1997年的8月,拉开资本市场大幕的两个交易所——深交所、上交所,被归到证监会麾下。同一年的11月,曾由中国人民银行握有的证券经营监管权,被交到证监会手中。

又等到次年,1998,难以被忽视的一年。

证监会不再是证监委的“马前卒”“跟班小弟”,两者合二为一,成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

也是在这一年,保监会诞生。

当时的保监会,还只是副部级,比证监会低了半级。它对保险业的监管生杀大权,和前辈证监会一样,由中国人民银行手中交付而来,但直到五年后,它才和前辈站在同一级别上。

2003年,保监会从副部级一跃升为正部级。同年4月,银监会挂牌成立,从中国人民银行手中接过了银行业的生杀予夺监管大权。至此, “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框架正式确立。

分业监管的背后,是分业经营。

中国人民银行日渐精瘦,而证券、保险、银行、信托日益丰盈,4张牌照分开,彼此在金融街做邻居却不串门,彼此业务独立,各司其职。

走到这,从证监会成立到“三会分设”,从1992年到2003年,中间跌跌撞撞,十一年有余。

而在1992年前,银行一枝独秀。无分业之说,所谓证券公司,也像是银行的一个分支。

02

在那个没有证监会、证交所和证券公司的年代,股票的发行、流通全都控制在银行手中,申请股票的发行需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复。

中国人民银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1978年前,别说没有证券公司、证监会、证交所,连银行,全国都只有一家——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甚至它和财政部混为了一谈,财政拨款,它仿佛政府的一名出纳。

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分离。

彼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不再披着财政的外衣,但左右肩上担着的,分别是中央银行职能和商业银行职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以一己之力,几乎垄断了所有金融业务。

邓公对此说了两句话:

“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

“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的、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于是,原本一枝独秀的人民银行开始分裂。1984年,国有四大行工农中建,相继从计划经济下“大一统”的人民银行和财政体系中破茧而出。

四大行继承了人民银行的优良血统,开始纵横金融圈,所到之处,存在感十足:

建设银行控制了中国信达信托投资;

农业银行控制了中国长城信托投资;

工商银行控制了中国华融信托投资;

中国银行控制了中国东方信托投资;

人保控制了中国人保信托投资;

……

而这些信托公司又都设有各自的证券营业部,可以开展证券业务。至于日后的“宇宙行”,工商银行,更是成为了最早的证券营业部和交易所。

银行全盘掌握了金融大局,包括证券。

198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历史上的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开办代理股票买卖业务。

开业前,这里还是一间10平米的小理发铺,开业第一天它就代理卖出飞乐音响公司和延中实业公司发行的股票1000多股。

小飞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股。

它于1984年10月由飞乐电声总厂发起设立,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申请发行股票,于11月14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发行,这一举动震惊了世界证券市场。

在1986年,华尔街大亨纽交所董事长访华,邓公亲自接见,并送了一张小飞乐的股票,那是属于小飞乐的高光一刻。

那会儿尚未到1990年,两大交易所尚未出世。

那会儿也尚未到1992年,证监会也尚未出世。

各类牌照“一锅炖”,以国有四大行为首的银行是主将,而中国人民银行是监管层“司令”,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统统划入其麾下。

03

日后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一众券商,最早期诞生时,依旧带着银行色彩,牌照有些乱。

1988年,为适应国库券转让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

其中,执牛耳者有三位:万国,申银,海通。

万国由上海信托等10家股东筹资组建而成,这家起步时只有3500万元资本金的证券公司,在短短6年发展成资产规模数十亿元的“大王者”。

可偏偏是如日中天的万国,在1995年因327国债期货事件败走麦城,此后被历史尘埃湮没,与申银证券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

而申银证券,前身也是曾经小飞乐第一股的见证者——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下属的几家证券业务部,最有名的,便是上述那家静安。

剩下海通证券,则出自交通银行体系内。

时过境迁,万国不再,申银万国因1996年操作股价被点名,总裁撤职离开。如今的申银万国,只能在与宏源证券合并后的“申万宏源”中,嗅得一丝过去笑傲券商江湖的气息。

徒留海通证券,成为证券史上唯一一位从未更名、从未被政府注资、从未被收购重组的。

1992年,诞生了四家也曾搅弄风云一时的券商,分别是华夏、国泰、南方、君安。

前三家来头不小,均由四大国有行和中国人保发起设立,注册资金10亿元,被称作三大全国性券商。

第四位君安,由5家国企投资成立,也曾翻云覆雨许久,却在1998年身陷囹圄,总经理锒铛入狱,此后与国泰合并为“国泰君安”,也盛极一时。

细数其他券商,命运与上述大多相似。

皆与银行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皆曾在证券市场的风雨中辉煌一时,却抵不过90年代的蛮荒。

04

9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下走过了一段规范的时间,银行资金禁止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但如今来看,分业经营已现疲软。最典型的疲软之殇,莫过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者分立构成的一片模糊、交叉、真空地带。

2015年,高调的姚老板遇上了日后闲云野鹤般的王经理,那是资本市场上轰动一时、近两年之久才尘埃落定的宝万之争。

彼时,万能险的井喷让资本大鳄心动,姚老板把卖万能险的钱转身套了一个券商的壳,再转身去股市厮杀。

保监会查,这是股市,应该证监会管;

证监会查,这是保险,应该保监会管。

证监会、保监会在那时被推至风口浪尖,证监会刘主席2016年一句“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更让保监会骑虎难下。

一个万能险,其资金链条可能横跨银、证、保多个行业,从单个监管部门的角度看,都合规、都风险可控;但从全局看,风险隐患不知不觉可能已威胁金融系统稳定。

那次风波,给监管敲了狠狠一记警钟:近些年来的金融圈,表面上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背地里已经开始混业经营,监管却依旧泾渭分明。

于是,在那之后的2018年,银保合二为一迈出了混业监管的第一步,没有了银监会、没有了保监会,世间只有银保监会。

05

由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之兆。

中国的证券市场,冥冥之中轨迹和美国重合。后者的长期混业,银行资金不加限制进入股市,连锁反应带来1929年华尔街股灾,黑色星期二。

1933年,美国颁布《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限制金融机构同时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

此后,美国进入近60年的分业经营时期。

在金钱永不眠的召唤中,从兼并收购到资产管理,从财务咨询到证券清算,从承销发行到资金借贷,从权益产品到固定收益产品,从大宗商品到衍生品……投资银行开始主宰华尔街。

结果,一旁不甘示弱的商业银行如坐针毡,要求突破分业束缚的诉求愈发强烈。等到1999年《现代金融服务法》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分业经营终于落下帷幕,华尔街进入百家争鸣阶段。

可随后而来的,是2008年次贷危机。

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400多家经营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倒闭,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相继倒下,美林证券6个小时之内和美国银行达成500亿美金紧急收购。

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为保住自己,它们向美联储递交了申请,要求改组为银行控股公司,美联储同意了。

仿佛一个轮回,全能银行的历史回来了。

如今的中国券商,和当初的美国投行轨迹重合,却又截然不同——国内133家内资券商的体量仅仅等于1一高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甚至,国内没有几家纯粹的大投行。

而投行在金融中属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海通证券瞿秋平曾朝央行前行长说过一句,“现在世界的潮流,投行强则金融强,金融强则国家强。”

寥寥几句,足以窥得一隅。

为此,银行要拿券商牌照一事沸沸扬扬,龙头券商要合并一消息风声鹤唳、大型商业银行要兼并收购中小型券商风声又起,种种信号,所求不过顺应世界金融规律,不过一个航母级券商,一家大体量投行。

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又都未来可期。

天降大任于券商,任重而道远。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理顾者”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券商,不再是那个券商

理顾者

卓越理财顾问的聚合平台,有专业,有观点,有故事,有温度。

40篇

文章

10万+

总阅读量

特殊资产行业交流群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资产界
  • 蒋阳兵
    蒋阳兵

    蒋阳兵,资产界专栏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破产与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具有独立董事资格,深圳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理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个人破产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律师协会破产清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律协遗产管理人入库律师,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山市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长期专注于商事法律风险防范、商事争议解决、企业破产与重组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8566691717

  • 刘韬
    刘韬

    刘韬律师,现为河南乾元昭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基金从业资格、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对法律具有较深领悟与把握。专业领域: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不良资产处置、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及登记备案法律业务、不良资产挂牌交易等。 刘韬律师自2010年至今,先后为河南新民生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平顶山银行郑州分行、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光大郑州国投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光大徳尚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河南中智国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兰考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东新区富生小额贷款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服务,为郑州科慧科技、河南杰科新材料、河南雄峰科技新三板挂牌、定向发行股票、股权并购等提供法律服务。 为郑州信大智慧产业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郑州市科技发展投资基金、郑州泽赋北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河南农投华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河南高创正禾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河南省国控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提供法律服务。办理过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法律文书、交易结构设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等业务。 近两年主要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公司股份制改造、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股权并购项目法律尽职调查、法律评估及法律路径策划工作。 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金融机构债权债务纠纷、并购法律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登记及基金备案法律业务、新三板法律业务、民商事经济纠纷等。

  • 睿思网
    睿思网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领域信息综合服务商,睿思坚持以专业视角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及变革,打造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垂直服务平台,输出有态度、有锐度、有价值的优质行业资讯。

  •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读懂金融监管。微信号: captain_financial

  • 破产圆桌汇
    破产圆桌汇

    勘破破产事,与君破僵局。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资产界公众号

资产界公众号
每天4篇行业干货
100万企业主关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产品经理会及时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