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兑和净值那对CP

理顾者 理顾者
2020-06-17 14:15 1168 0 0
净值:谁还不是有脾气的小公举啊?

作者:理顾菌

来源:理顾者(ID:gh_9acd8a0ce3f1)

2004年,光大银行。

金融巨变的前夕与掀起巨浪的主角。

2月,光大推出国内银行第一只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

9月,光大推出国内银行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

A、B计划的相继发布,拉开了银行理财的序幕。彼时,从外币到人民币,从资管产品动辄百万到B计划仅10000元起投,理财从机构专属,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谁也没想到,日后它会以一己之力在市场搅起一番风云,甚至染上了刚兑的瘾,还戒不掉。

等到监管爸爸回过神来——

2017年底,全国银行理财产品数已有9.35万只,存续余额已达29.54万亿。刚兑,也成了它的隐形规定,以银行信用为背书,银行理财成了保本理财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伴随着刚兑在资管界的蔓延,看不见的风险也在蔓延。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

监管爸爸大手一扬: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管理,以后理财不保本,你们后果自负!

初时百姓不以为意,反正银行总是最可靠的,也不想过问“净值化管理”是何方神圣。

直到活久见、稳健型收益成负,老百姓这才惊呼:什么是净值化?为何要净值化?!

戒不掉的刚兑瘾

光大最初在2004年发行的阳光计划,采用的正是后来风靡一时、备受投资人喜爱的预期收益。通俗来说,就是保本保收益。

为什么选择预期收益?

因为在当时,只有不走寻常路,股份制银行才能在夹缝中突围。

彼时的银行界,六大国有行规模大、网点多、还背靠国家资本;城商小行之类,深深扎根于地方,时不时有地方财政补贴扶持;

唯独股份行,想要逆袭,只有靠创新。

因此,从供给端来说,银行方动力十足。

而在2004年那几年,低利率,波动大,老百姓渴望获得高回报的需求也强烈。供给双方皆有意,一切都与市场规律不谋而合。

并且,倘若反其道而行之,先买无风险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再以这个债券池所能提供的收益为后备,发行一只理财产品,某种程度还可以对冲市场风险、利率风险。

因为银行角色特殊,可以利用机构的优势拿到高于存款利率的债券,也可以给予居民较为确定的利率。

如此一来,仿佛固定收益。

再者,2004年那会儿,存款利率大约在2.5%左右,而央行票据等的发行成本大约在3%以上。老百姓虽然进入不了银行间市场,但通过银行理财依旧可以参与到那片套利空间中。

这片套利空间,给了银行刚兑的底气。

渐而久之,刚兑像一种无形的毒,深入骨髓。老百姓爱上了保本的刚兑,银行为挽留住客户,一次次也心甘情愿刚兑,上瘾般无法自拔。

但后来,那片套利空间缩小。

先是各银行闻风而至,相继发行理财产品,一家银行所能抢到的奶酪更少;

再是央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票据收益降至2%以下,和存款之间的利率差减小。

而刚兑,是银行难以祛除的附骨之疽。

在老百姓对刚兑的追捧中,银行理财正处于蒸蒸日上中。为了继续保持刚兑,摆在银行理财面前的是两条路,也只有两条路:

一是期限错配,资金池;

二是投向新的渠道,不再限于国债等。

于是,“非标”应运而生。

2006年3月,还是光大银行。

这位掀起巨浪的主角,推出了阳光理财T计划——首只银信合作非标诞生。

为了刚兑,银行投向了非标资金池的怀抱。

刚兑的背后

对于非标和资金池,银行理财可谓爱得深沉。

2006年光大推出的T计划,通过新华信托,把资金贷给由国开行推荐并提供担保的项目,一个产品对应一个项目,短中介链、低杠杆率。

以银信通道为突破口,这种资金模式在2007年、2008年四万亿计划后忽如一夜春风来。

金融机构通过应收账款买卖、股权注入和回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为地方融资平台或房地产企业融资,形成金融资产。

而银行可以绕过监管、购买这些债权资产将钱放给地方融资平台或房地产企业。

这些债权资产的背后,是政府信用和增值预期的土地。因此,“非标”可以承受高成本融资,为银行提供了看似安全可靠的高收益资产。

既高收益,又低风险。

从市场规律而言,供给双方依旧不谋而合。

于是乎,商业银行一边吸收理财资金,一边将这些资金投向“非标”,资金池运作,期限错配、滚动发行,源源不断刚兑给客户高利率。

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美好,可监管爸爸也许会迟到,但不会不到。

先是2013年8号文,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比例做出了35%的限制,清理“资金池”模式。

再是2018年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以后再无保本理财产品,买者自负风险。

投资人或许百思不得其解:

既然银行愿意刚兑,我们也喜欢刚兑,双方你情我愿,为何非得来一刀?

单从投资者角度而言,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放到整个金融市场,一切又恍然不同。

为何要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

央妈在新规里说得直白:

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

其一,本应是代人理财,收益与风险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但刚兑一本万利,投资者既得高收益,又享低风险,稳赚不赔,市场规律何在?金融秩序何在?

其二,其实是有风险的,只不过为了维持刚兑,银行把潜在亏损风险的定价加到了其他资产上,进而传导至整个市场。也即,不只是银行为刚兑买单,整个市场都在为刚兑买单。

其三,有人为刚兑买单,就肯定有人趁机浑水摸鱼。金融圈离钱太近,人性脆弱,道德风险积聚的同时,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在积聚。

因此,短期来看,刚兑是岁月静好;

但长期来看,不过是在消耗金融体系,对于借新还旧的资金池项目而言,更是损害了“新”投资人的利益,必须要打破。

于是,在刚兑被否定中,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行业,走上了净值化的痛苦转型之路。

带不动的净值型

事实上,虽然自一纸新规起,银行走上了净值化道路,但净值型产品并非新鲜物。

早在2008年4月,还是那位主角。

光大银行,推出了国内首只开放式、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阳光稳健一号。

彼时的阳光一号,成立之初主要投资债券,因为银行间债市已经逐渐发展起来;部分投资“非标”,二者投资占比接近1:1;少部分投股市。

在那时,银行理财就有了转型的迹象,但直到2018年前,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并不多见。

从产品数量占比上看,2018年1月,净值型产品占银行理财的占比仅为 1.8%。

而从各家银行来看,除了几位先行者光大、工行超过10%,其他银行净值型寥寥无几。

为什么净值型并不出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投资人不买账。

并且,此净值型,非彼净值型。

过去的银行理财,就算是净值型,也大都采用摊余成本估值,也即把收益摊至每一天。

假设一个100元、票面利息4%的债券,持有满一年后,本息一共104元。按摊余成本计算,用4%除以365,乘以100元,即为每天收益。

这仿佛给人一种无风险、固定收益的错觉。

事实上,银行的隐形刚兑,也确实给了老百姓这种错觉。既高收益,又低风险,流动性也还可以,本是一个“投资不可能三角”,在刚兑之下,预期收益产品却实现了三者的完美结合。

相比之下,净值型在其面前黯然失色。

但等到资管新规之后,没有了刚性兑付,能用摊余成本估值的也不过4种,监管爸爸强烈建议、严厉要求:按市价法估值。

所谓市价法,就是按标的资产市值估值,资产价格亏损了多少,反映到净值里就是多少,投资者自负盈亏。换句话说,倘若投资标的风云突变,净值波动也有如过山车一般起伏。

最近债市暴跌,银行理财纷纷跌破本金,刷屏的胆战心惊、客户投诉就是最好的例子。

习惯了多年的预期收益,多年的刚兑,可谁知净值也是一位有脾气的小公举呢?

过去有多美好,净值之后就有多刺激。

不过,2018年监管爸爸想要净值化,并没有那么简单,净值型产品虽有,但带不动。

在新规后的第一年里,银行理财余额约23万亿,净值化产品不到9万亿,转化率不到40%。

这40%中,还有超过4万亿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而它们被监管明文指出:不达标,继续整改。

也即,真正合规的净值化产品不到5万亿。

投资人不买账,银行也举步维艰,产品难发行,投研跟不上……净值化之路,任重而道远矣。

净值的未来

新规刚出来,银行们还心存幻想:刚兑这么多年,净值迟迟不见波澜,有没有可能不转?

但监管爸爸态度明确,刚兑是附骨之疽,破刚兑是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方向不会动摇,净值化也势在必行。

也就是说,醒醒,别再幻想了。

这体现在产品上,就是新规第一年净值化还走得慢吞吞,第二年后开始大迈步了。

数量方面,2019年1月,净值型产品数量占比不过7.3%;等进入2020年,截至5月底,净值型产品数量达 18136 只,占比已达 32.8%。

规模方面,截至1季度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 24.4 万亿,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约 12.54 万亿,占比由新规前的 15%大幅提高到51.40%。

显而易见,2020年明显更净值化了一点。

虽然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前,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监管铁了心要净值化,就算再难、再痛苦,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行业也要硬着头皮上。

而过去在隐形刚兑的“庇护”下,资管行业的管理人差异、投资差异、产品差异……通通都无关紧要,反正都有人兜底,哪家收益高选哪家。

但在净值的冲击下,将是业绩为王。

差异化将逐渐拉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自然淘汰历史业绩不行、投资管理落后、风险管理不强的资管机构,孰强孰弱,一试便知。

而如果谁能在资管江湖里,任尔风云突变,我自稳如泰山,净值大致稳健增长,那肯定能俘获过去那些偏爱“固定收益”、“保本理财”的客户。

稳了,那就爱了。

当年的刚兑,当年的保本理财,亦如此。

可怎么才能让净值稳定?

那就各凭本事咯,监管爸爸要的就是正本清源。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理顾者”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刚兑和净值那对CP

理顾者

卓越理财顾问的聚合平台,有专业,有观点,有故事,有温度。

40篇

文章

10万+

总阅读量

特殊资产行业交流群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资产界
  • 蒋阳兵
    蒋阳兵

    蒋阳兵,资产界专栏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破产与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具有独立董事资格,深圳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理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个人破产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律师协会破产清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律协遗产管理人入库律师,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山市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长期专注于商事法律风险防范、商事争议解决、企业破产与重组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8566691717

  • 刘韬
    刘韬

    刘韬律师,现为河南乾元昭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基金从业资格、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对法律具有较深领悟与把握。专业领域: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不良资产处置、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及登记备案法律业务、不良资产挂牌交易等。 刘韬律师自2010年至今,先后为河南新民生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平顶山银行郑州分行、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光大郑州国投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光大徳尚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河南中智国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兰考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东新区富生小额贷款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服务,为郑州科慧科技、河南杰科新材料、河南雄峰科技新三板挂牌、定向发行股票、股权并购等提供法律服务。 为郑州信大智慧产业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郑州市科技发展投资基金、郑州泽赋北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河南农投华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河南高创正禾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河南省国控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提供法律服务。办理过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法律文书、交易结构设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等业务。 近两年主要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公司股份制改造、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股权并购项目法律尽职调查、法律评估及法律路径策划工作。 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金融机构债权债务纠纷、并购法律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登记及基金备案法律业务、新三板法律业务、民商事经济纠纷等。

  • 睿思网
    睿思网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领域信息综合服务商,睿思坚持以专业视角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及变革,打造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垂直服务平台,输出有态度、有锐度、有价值的优质行业资讯。

  •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读懂金融监管。微信号: captain_financial

  • 破产圆桌汇
    破产圆桌汇

    勘破破产事,与君破僵局。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资产界公众号

资产界公众号
每天4篇行业干货
100万企业主关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产品经理会及时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