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新基建市场空间、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

民银智库 民银智库
2020-06-20 15:52 3437 0 0
本文在阐述新基建内涵、特征、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度剖析了包含5G、工业互联网等14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潜力,并详细梳理新基建领域的投融资现状及商业银行支持情况。最后,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供需匹配、对外开放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民银智库

来源:民银智库(ID:msyhzk)

内容提要

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新、平台新和应用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界定,新基建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基建市场空间巨大,投资需求旺盛。截至6月初,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保守估计“十四五”期间新基建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23万亿元。当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新基建及相关科创行业的支持力度:如提供一站式专属服务;创新投贷联动机制,形成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专营团队;打造“融资+融智+融技+投资”“贷、债、股、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等。

政策建议:一是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加快以管理(企业家)要素为引领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新基建新产业的高效配置;引入政府市场关系“四分法”,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基建发展中的作用。二是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做好新基建发展顶层设计,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制定新基建发展指导意见与“十四五”专项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协同推进。三是合理把握建设力度和节奏,促进供需匹配,避免过度、重复建设。四是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五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继续发挥好专项债在基建领域中的稳投资作用;加快推进PPP模式在新基建领域的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目录

一、新基建的内涵、特征与重要意义    

(一)新基建的内涵与特征         

(二)新基建的重要意义        

二、新基建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一)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二)融合基础设施:让“传统”走向“智慧”

(三)创新基础设施:引领科技创新        

三、新基建投融资情况分析    

(一)新基建的投资情况及未来规模预测    

(二)商业银行支持新基建情况

四、政策建议

(一)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产业

(二)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做好新基建发展顶层设计,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 

(三)合理把握建设力度和节奏,促进供需匹配,避免过度、重复建设

(四)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五)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附件:新基建细分领域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一、新基建的内涵、特征与重要意义

(一)新基建的内涵与特征

1. 内涵

国家发改委在4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2. 特征

(1)技术新

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新基建领域中涵盖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这些信息技术演化而成的,具备社会公共性、效果长期性、收益间接性的基础设施即信息基础设施。以5G网络为例,其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能够以高速低时延传输更大规模数据,连接更大规模设备。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2)平台新

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当前我国核心领域的科技创新步入“深水区”,亟待发挥创新基础设施的平台作用,为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动能提供强大支撑。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例,由中科院自动化所与生物物理所联合建设的“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日前在北京怀柔举行开工仪式。该平台建成后将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交叉领域提供覆盖研究、技术、模拟、验证等环节的一站式研究平台,为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长远支撑。

(3)应用新

融合基础设施重在“应用新”。新基建着力的新范畴和领域在历次会议中已基本被明确,主要可归为“高技术”和“补短板”两类,前者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依靠的最重要引擎,大力发展高科技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后者与民生息息相关,是“百年目标”的题中之义。近年来,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快速发展,且仍处于加速阶段,将这些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教育、医疗等多点开花,将资源向这些活力充沛的行业倾斜,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迸发更强的生命力。

(二)新基建的重要意义

1. 稳投资、扩内需,应对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

在传统基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新基建将在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传统基建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的功能,其影响和作用看得见、可测量,但也是有限的。新基建不仅可以取得传统基建固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比传统基建更大的乘数效应。据预测,单是5G网络,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25年的建设投资便将累计达到1.2万亿元。尽管眼下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远小于传统基建领域,但后劲十足。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可以预计,新基建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

2. 促进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制高点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正步入智能化时代,世界各国正在抢占技术高地、加快产业布局,积极迎接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期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新基建是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核心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新基建的精准发力不仅成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关键之举,也将重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既助力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又带动就业创业,利当前惠长远。比如,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提供的更多是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将大量涌现。近年来不断出现许多新职业,比如数据分析师、电子竞技师、网商、网红、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民宿房东等,大都得益于新基建效应的发挥。随着新基建的加速发展,或将带来更多的业态创新,创造更多的新的就业岗位。

3. 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差异来看,新基建具有蕴含技术与知识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能力等特点,直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对经济效率提升更显著,涉及诸多产业链环节,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但新基建不能千城一面,要和当地实践开展紧密结合。这要求政产学研用各方跳出单纯的“基建思想”或“工业思想”,经过与区域需求相结合、量体裁衣,完成协同开展。

4.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面,新基建将带动消费升级。当前,新基建的应用不仅催生新业态,产生新的创业、就业机会,还打造了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拓展新的消费热点。疫情期间,学生通过线上数字化空间学习,做到了停课不停学;企业员工通过云平台在线办公、网上培训和协同研发,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工作生产两不误。另一方面,新基建为改善和保障民生发挥支撑作用。当前,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与消费升级、消费多样化趋势并存,新基建依靠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拓展了优质医疗、教育的服务半径,提高覆盖面,让更多人受益。此外,借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好地改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生活工作环境。可以说,新基建创造了新生活,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新基建发展潜力与空间分析

(一)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1. 5G:万物互联,赋能未来

5G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涉及领域广、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上游主要包括无线设备和传输设备,中游主要是运营商,下游包括终端设备及一些应用厂商。截至2020年6月6日,我国开启5G商用已满一年,R16标准有望今年全部落地。全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密集出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各省市区共出台5G政策文件累计200余份。回顾4G网络建设进程,预计运营商在2020-2023年将处于资本支出扩张期。运营商约40%的资本支出用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5G基站的建设将拉动运营商扩大资本支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从产出规模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

2. 工业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

按照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逻辑,其主要架构可分成网络、平台和安全部分。网络即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工业数据的采集、流通,平台即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诸如运营管理优化等功能,该层包括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安全即构建涵盖工业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工业智能化的实现。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5318亿元左右。前瞻测算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达到了6110亿元,未来五年(2020-202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随着产业政策逐渐落地,市场空间将有望加速,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3. 物联网:5G让万物互联成为现实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伴随着5G建设的不断推进,万物互联将逐渐成为现实。根据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数据显示,2013-2018年我国物联网行业高速增长,从2013年4896.5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33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1.12%。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成物联网基站70万个,实现全国主要城市乡镇区域全覆盖,全网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10亿。

4. 卫星互联网:有望进入加速落地期

当前,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卫星产业链,主要由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等四个环节组成。根据2019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8年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规模的77%,同比增长3%。国内市场空间方面,据测算,卫星互联网客户数量将达到传统电信运营商的3-4%。2019年,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营业收入总和为1.41万亿人民币,据此估算,未来我国国内卫星互联网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20-560亿元。

5. 人工智能:开启全面拓展新时代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链日趋完善并细化,整体呈现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主要分为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计划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描绘智能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版图,牵引多个新产业爆发潜力,未来十年内发展空间巨大。

6. 云计算:数据爆发时代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产业链长、涉及领域众多,主要由上游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中游云供应商、下游云计算延伸产业及增值服务构成。根据IDC预计,2018-2022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达39.91%,在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5.31亿美元。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524.60亿元,同比增长22.91%,预计2018-2021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2.13%,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5.70亿元。当前,云计算已成为全球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多条政策法规,给予云计算产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助推云计算行业高速发展。

7. 区块链:政策助推,行业应用加速落地

目前区块链在国外落地比较成熟的应用主要是数字货币,国内则主要集中在金融、贸易、医疗、供应链管理、慈善、公共管理等行业。据IDC发布的《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显示,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约为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现阶段国内区块链总体市场规模较小,诸多区块链项目尚处于开拓阶段。但同时,在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下,诸多企业认识到区块链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将不断加大在此领域内的投入,受此影响,我国区块链市场未来将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将达到6亿美元。到2022年末,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2亿美元,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3%。

8. 数据中心与智能计算中心:信息时代的基石

数据中心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础设施、中游IDC专业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云服务商为主)和下游最终用户构成。现阶段,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行业仍存有较大供需缺口。随着5G商业化进程加速,流量将快速增长,产生大量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智能计算中心是数据中心技术的主要升级方向,将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升级实现强大的算力,进而驱动AI模型的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据IDC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约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远高于世界11%的平均水平。预计2020-2022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年均同比增速在30%左右,到2022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二)融合基础设施:让“传统”走向“智慧”

1.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出行,效率提升

2017年以来,关于智慧交通、车联网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发展路线逐步明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2024年我国智慧交通年均复合增速将在13%左右,到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智慧交通的实现,需要基于无限通信、传感器探测等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协同互联。其中,V2X[1]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共享,是智慧交通得以实现的基础。据中国联通预测,预计2020年,全球V2X市场将突破6500亿元,中国V2X用户将超过6000万,渗透率超过20%,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

2.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对上游能源生产、中游能源交易与传输以及下游能源消费三个环节的能源基础设施进行转型升级。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智慧电厂方面,市场空间相对传统的电厂信息化提升近一个数量级,目前全国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有3000多个,一个机组的智慧电厂相关投入预计在1000-2000万左右,仅考虑这部分机组对应的市场空间可达300-600亿元。智慧电网方面,2019-2020年是国家电网战略转型关键期,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为首要任务,国网公司信息化投资迎来快速提升,兴业证券、中泰证券等机构预计2020年国网信息化建设市场空间可达250亿元。未来电网投资会出现结构性变化,智能化、信息化投资占比会大幅上升。

(三)创新基础设施:引领科技创新

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通常来讲,每一代科技基础设施的技术工艺指标都会高于上一代同类设施,有些为了保持一段时间的领先地位,设计指标时还会融入超前性理念,这就要求发展更高的技术和工艺。而新指标往往需要参与建设的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技术工艺的突破将会带动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创新,最终升级下一代工业制造标准。这种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同时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倡导产业链内在、自生性的模式将极大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科教基础设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支撑能力

科教基础设施指各类科研机构和大学,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的基础平台。此次将创新基础设施并入新基建范畴,有利于推动传统科研机构与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上的互补以及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这对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国家实验室,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为知识溢出、技术溢出的源头,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为产业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其所在地将依托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聚集来自世界各地人才,能够有利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此外,这种溢出效应也会推动区域创新中心的形成。以法国格勒诺布尔为例,由于拥有欧洲同步辐射光源、强磁场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受其影响,格勒诺布尔在信息、能源、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发水平均走在国际产业界的先进行列,这些企业不仅依托相关设施开展技术研发,而且优先将技术成果转化到所在地,格勒诺布尔因此被誉为“欧洲硅谷”。

三、新基建投融资情况分析

(一)新基建的投资情况及未来规模预测

1. 各地纷纷推出新基建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新基建项目集中公布并陆续开工,新基建投资加速启动。据《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初报道,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如,江苏制定了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扩大信息消费和支持发展5G网络的政策意见;福建公布2020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其中数字新基建项目52个,总投资729亿元;上海发布新基建行动方案,首批重大项目3年投资2700亿元;总投资8864亿元的537个浙江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高新技术与产业工程项目占比六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4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8.0%,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5%。新基建相关领域在疫情冲击下逆势而上,其带来的数字化生产力正迅速转化为经济复苏的驱动力。

国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专项债资金用途行业分布中,属于新基建范畴的“轨道交通”和“园区建设”中的科技产业园项目,两项投资规模为1180亿,占总规模的12%;PPP项目行业分布中,新基建相关的轨道交通和科技行业合计规模1.3万亿,总体占比7%,其中轨道交通为1.2万亿,科技类新基建为833亿。总体来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大概在7%-12%。如果按基建投资增速10%左右预算,我国2020年基建投资规模将达15万亿左右,预计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或超1万亿。

2. “十四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规模有望超过23万亿元

赛迪预计,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民生银行研究院根据国家发改委界定的新基建范围进行测算,保守估计2025年信息基础设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融合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6.5-8.5万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3万亿元(鉴于创新基础设施可获取的信息资料不足,且与其他两类基础设施有部分交集,故未进行测算)。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商业银行支持新基建情况

新基建产业链企业多属于科技型企业,近年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产生了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给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科技企业多为轻资产行业,并不符合商业银行传统的客户选择标准。然而,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不仅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外部要求,更是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实现业务转型升级的内生要求。近年来,各主要商业银行均针对科技企业发展特征,发布系统解决方案,通过综合化服务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随着近期政策加大对新基建产业支持力度,新基建发展投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后疫情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金融需求,面对新基建产业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主要商业银行纷纷表示将加大对新基建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政策建议

(一)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 

1. 加快以管理(企业家)要素为引领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新基建新产业的高效配置

一是高度重视管理(企业家)要素市场化。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人身安全、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改善民营企业家成长环境;加强职业经理人培养,支持民营企业现代化转型;加快国企分类改革进度,为竞争领域国有企业“松绑”;增加国有企业家考核弹性,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文化和社会氛围。

二是倡导绿色生态发展下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加强土地供应利用统计监测。

三是提升劳动力素质,构建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人才梯队。通过创新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医疗教育等配套公共服务保障,创造劳动力自由流转的公平就业环境;促进东中西区域劳动力优化配给、市场化流动;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落后地区人才市场化补充机制。

四是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加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完善新股发行、退市、分红、投资者保护等股票市场制度建设;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完善退出机制;循序渐进推进金融开放。

五是加快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创新驱动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技术要素市场建设;创新组织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技术入股,提升科技成果创新、引进和转化效率;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六是有序开放数据共享,注重标准化与安全性。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自上而下的全社会数据资源有效流动,助力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生成;促进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助力新基建及其相关产业迭代创新;注重数据要素的安全环境建设。

2. 引入政府市场关系“四分法”,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基建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运用“四分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商业化价值低但又非常有必要的、涉及公共信息的、市场整合难度比较大的创新基础设施,政府应积极主导或牵头。除5G基站、公共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外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领域,应充分交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等,推进市场有序运行。在资金来源方面,规范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之外的所有行业、领域,都要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同时,要合理确定投资资格,不得设置超过基础设施项目实际需要的注册资本金、资产规模、银行存款证明或融资意向函等条件,不得设置与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无关的准入条件。

三是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基建。一方面,应加快制定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另一方面,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鼓励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通过技术入股、项目混改等方式主动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主动消除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新基建的顾虑。建立诚信机制,明确投资回报预期、违约责任等,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厘清特许经营和PPP的关系、界限。

(二)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做好新基建发展顶层设计,与“十四五“规划紧密衔接 

1. 制定新基建发展指导意见与“十四五”专项规划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新基建,明确指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新基建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助力“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又与“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相契合,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中央与各地方的“十四五”规划中,应专题研究新基建的一揽子推进计划,构建人力、财力、组织、激励保障的长效机制,夯实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础”。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出发,前瞻布局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2.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展

在规划和布局新基建时,既要注重5G场景下的产业互联网、制造业大数据等通用技术和底层设施投入,又要侧重投向疾病预防控制、在线医疗等“补短板”方面。建议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加大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建设力度;广大农村地区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物联网、科学种植、农产品溯源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各地方可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有重点、有先后地进行安排。比如,5G的垂直领域深度应用发展仍需一定时间,充电桩所涉及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还存在发展瓶颈。

3. 与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协同推进

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基建落地的重要空间载体。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息息相关。发展新基建要把准新型城镇化脉搏,以新型城镇化为物理空间上的引领布局,实现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并向发展。一是以新型城镇化为体系性支撑,让新基建为新型城镇化赋能。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总体上显示出“群带”空间格局,由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的都市圈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群、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发展新基建要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引领作用,提升城市群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治理水平,助力打造智慧城市、现代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二是要重视新技术的牵引作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当前新型基建热的大背景下,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则更多作为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点,需加快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绿色能源技术的融合应用,特别是在智慧交通、充电等动力装置和轮轨等新材料领域,更好地服务于细分市场和功能定位要求。

(三)合理把握建设力度和节奏,促进供需匹配,避免过度、重复建设 

1. 科学论证,提高资金投放的精准度

各地在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的同时,应充分了解不同类型新基建的内涵和联系。加强理论探索和调研论证,注重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发挥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作用。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重点项目,同时也要防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尤其要避免企业一哄而上投资加工制造环节,忽视产业链体系构建与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生产能力培育,导致产业朝低端化发展。

2. 做好底层技术与终端需求的有效衔接

新基建最大的特点在于底层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应用。在推进新基建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底层技术的创新与终端的广泛应用相结合。一是要通过投资刺激需求,加快建设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以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和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二是要通过传统产业转型、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特别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对新基建的需求;三是基于产业链视角来建立规范和标准,进一步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新的产业链应用生态。此外,在重点区域和行业布局上,要以需求为导向,率先推进新基建试点示范应用,确保新基建投资效益的发挥。

3. 冷静客观看待新基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便进入了下降通道;而基本建设投资更是在2018年地方政府去杠杆的背景下遭遇了断崖式下跌,从原来20%左右的水平跌落到3.8%。以新基建中份量最重的5G通讯网络建设投资为例:2020年计划投资额为2000亿元,在百万亿量级的GDP规模中占比千分之二。因此,从规模视角分析,新基建由于规模较小对经济整体的拉动作用将是有限的。此外,新基建就业上容载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科技文化水平的年轻人,短期内难以缓解受疫情影响导致的农民工就业难等问题。

(四)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1. 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重要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政策、资金、机构、人才、设施等聚集效应,提升集中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关键材料和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人物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国际合作、协同创新,争取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对一些风险大、投入高的研发项目,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资源支持,牵头组建专家委员会,协助项目推进。

二是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身新基建业领域。降低创业准入门槛,简化创业手续,搭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创业创新平台;鼓励引导具有良好专业储备和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高校、企事业单位员工和海外人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家二次创业;完善政策解读咨询、投融资支持、教育培训、专利申请与使用等配套服务。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建立公益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营机构;保障科技成果拥有单位、个人的自主权益,加大奖励、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鼓励科技成果持有方将其对价转化为企业股权或债权;加强应用引领。通过开展试点示范、推进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等方式,引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

2. 努力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位置

一是以新基建为抓手,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本质上是制造能力和IT能力集成、融合和创新后的产物,其创新过程的实质是以数据科学重构生产制造机理。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强化对新基建项目的投入产出研究、总体规划、绩效考核;围绕新产业发展和新业务场景需求,建议国内制造企业加速“触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企业同互联网的融合。

二是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深度。充分挖掘、跟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机遇,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联通,为沿线国家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鼓励国内企业与沿线国家开展PPP项目合作,通过共建园区、互促企业入驻、人才合作培养、市场互惠开放等方式,促进新基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

(五)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1. 继续发挥好专项债在基建领域中的稳投资作用

一是防止专项债用于市场化的新基建项目,增加财政负担。作为地方债的一种,专项债的本质是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向的应当是政府负有直接提供义务的基础设施。因此,必须坚持专项债项目收益、融资平衡的原则,通过锁定具体专项债的风险来控制整体风险,即新基建专项债投向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议融合基础设施可以成为专项债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而信息基础设施可以主要由市场机构参与。

二是关注新基建专项债项目收益能否覆盖融资。新基建具有鲜明的技术更迭快、市场竞争激烈的特征,要实现项目的财务平衡并非易事,尤其对通过发行专项债等方式建设的项目。因此要加强成本收益评估,择优支持,确保投资风险和成本可控。

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专项债发行久期,防范期限不匹配带来的偿债压力;按照信用债的标准加强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让公益性项目和非公益性项目捆绑,以新基建项目促进商业项目回报率的改善,确保还款来源。

2. 加快推进PPP模式在新基建领域的应用

一是积极开展PPP项目推介,全面打通、拓宽民间投资、民营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的渠道,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新基建的附加条件,进一步明确民间资本的回报机制,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进而促进各方之间有效合作。

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基建的高技术特征,创新商业模式,实现项目商业、财务、财政可行。同时,严把质量关,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设计完善的交易结构,政企双方建立风险合理、权责清晰、盈利模式可持续的合作共赢关系。

三是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新基建PPP项目周期长,时间可能跨多届政府,因此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避免在实际运作层面出现明股实债、政府兜底等现象从而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一是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重点发挥信托、保险等长期资金的作用。信托机构可设立专门的新基建投资信托计划或者投资基金,从单一项目入手,提供长期债权资金;还可牵头和保险等长期资金合作,参与投资新基建项目,以解决基金资金期限和项目建设运营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二是用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鼓励和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支持新基建,例如发行新基建专项债券,设立新基建专项贷款,提供股权投资工具或项目配套资本金等;央行发放更多低利率的中长期再贷款。

三是健全直接融资体系。发展新基建,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优势不可或缺。应充分发挥科创板作用,积极推动在新基建领域比较成熟的企业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投资资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四是鼓励商业银行以“投资+融资”的眼光看待新基建行业机遇,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适合新基建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抵质押方式;探索收益权质押融资,发展能效融资、绿色债券、绿色基金,支持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五是创新运用基础设施信托投资基金(REITs)。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应重点运用权益性融资工具,实现真正的多层次市场化投融资体制。目前基础设施REITs已经开放试点,可以成为新基建投资链条关键一环,助力形成循环可持续的投融资生态体系。建议根据基础设施REITs“公众拥有、公众使用、公众受益”的特性,在资产转让、资产运营等环节给予针对性的税收配套政策支持。

六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应用领域,增强信用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拓展应收账款、动产融资质押登记平台接入主体,增强信息登记的强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民银智库”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以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基建新产业——新基建市场空间、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

【邀请函】万物焕新·2024资产界跨年演讲暨资产运营大会

民银智库

成立于2015年2月9日,是直属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董事会领导的智库型研究咨询、决策参谋机构。定位和使命是服务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的科学决策和全行业务的科学发展,并为全行构建“融资+融智”双轮驱动业务模式提供有力支撑,致力于持续提升中国民生银行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目标和愿景是通过整合全行研究力量和外聘专家,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有中国特色、民生银行特点的国际一流新型“智库”。目前已设立宏观经济、金融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等四个研究中心。

9篇

文章

4.4万

总阅读量

特殊资产行业交流群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资产界
  • 蒋阳兵
    蒋阳兵

    蒋阳兵,资产界专栏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破产与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具有独立董事资格,深圳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理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个人破产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律师协会破产清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律协遗产管理人入库律师,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山市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长期专注于商事法律风险防范、商事争议解决、企业破产与重组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8566691717

  • 刘韬
    刘韬

    刘韬律师,现为河南乾元昭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基金从业资格、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对法律具有较深领悟与把握。专业领域: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不良资产处置、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及登记备案法律业务、不良资产挂牌交易等。 刘韬律师自2010年至今,先后为河南新民生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平顶山银行郑州分行、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光大郑州国投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光大徳尚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河南中智国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兰考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东新区富生小额贷款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服务,为郑州科慧科技、河南杰科新材料、河南雄峰科技新三板挂牌、定向发行股票、股权并购等提供法律服务。 为郑州信大智慧产业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郑州市科技发展投资基金、郑州泽赋北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河南农投华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河南高创正禾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河南省国控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提供法律服务。办理过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法律文书、交易结构设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等业务。 近两年主要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及诉讼,公司股份制改造、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股权并购项目法律尽职调查、法律评估及法律路径策划工作。 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金融机构债权债务纠纷、并购法律业务、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登记及基金备案法律业务、新三板法律业务、民商事经济纠纷等。

  • 睿思网
    睿思网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领域信息综合服务商,睿思坚持以专业视角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及变革,打造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垂直服务平台,输出有态度、有锐度、有价值的优质行业资讯。

  •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

    大队长金融,读懂金融监管。微信号: captain_financial

  • 破产圆桌汇
    破产圆桌汇

    勘破破产事,与君破僵局。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资产界公众号

资产界公众号
每天4篇行业干货
100万企业主关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产品经理会及时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