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评级机构之一,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及香港证监会认可,在境内外从事信用评级业务,并具备保险业市场评级业务资格。2019年7月,公司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信用评级业务资质,实现境内市场全牌照经营。 目前,中证鹏元的业务范围涉及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公司债券评级、企业债券评级、金融机构债券评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评级、结构化产品评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评级、境外主体债券评级及公司治理评级等。 迄今为止,中证鹏元累计已完成40,000余家(次)主体信用评级,为全国逾4,000家企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和公司治理评级。经中证鹏元评级的债券和结构化产品融资总额近2万亿元。 中证鹏元具备严谨、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及业务制度,有效实现了评级业务“全流程”合规管理。 中证鹏元拥有成熟、稳定、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且95%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2016年12月,中证鹏元引入大股东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升级。展望未来,中证鹏元将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强化投资者服务,规范管控流程,完善评级方法和技术,提升评级质量,更好地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微信公众号:cspengyuan。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懂王滥征关税虽然薅到了钱,却面临合法性的质疑。于是懂王神之一手破局:
①发钱。
拿一部分关税加征收入:
给居民(不含高收入人群),
人均发放不低于2000刀的补贴。
②化债。
再拿一部分关税加征收入:
给财政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这下子,获得好处的居民和财政,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又怎么好苛责懂王呢?
受此影响,美股和黄金又涨起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以来,
美股和黄金不是对冲关系,
而是同涨同跌的互相增强关系。
AI+黄金的哑铃结构,作为主流策略:
AI涨了,再平衡到黄金上,金价涨。
金价涨了,再平衡到AI上,AI又涨了。
同理,在国内:
“科技+红利”的哑铃也是主流策略。
蓓总最新的报告里写道:
“我现在的持仓让我感觉很舒服,一半是顺周期且高股息的股票,这部分能受益于保险资金的流入;另一半则是中证500股指期货(IC)这样的指数产品,既能跟随市场上涨,还能获得一部分增强收益。”
上述策略简单说就是:
红利+科技。
同时,资产内部也要对冲。
蓓总写道:
“我们在资产类别内部也经常进行对冲操作。例如,在购买中证500股指期货(IC)的同时,可能会卖空一些个股;或者在购买个股时,用沪深300股指期货(IF)进行保护。同样,在商品和债券领域,也可能进行类似操作,比如买短债卖空长债,或者买黄金卖空铜等。”
今天恰巧读到千X资产的多策略观点:
“股票端使用指数增强策略,债券端使用国债期货策略,商品端使用CTA策略,同时使用风险平价模型,使各类策略对组合的风险贡献均等。
公司称,在商品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上均为多空双向交易,相较于对标资产,长期来看均有超额收益,且对极端行情应对更通过量化手段实现多策略产品布局。”
上述策略简单说就是:
大类资产再平衡,内部多空对冲。
这个策略,和蓓总的思路异曲同工。
其实大家留意公号的话,
也发现了我今年的主要尝试在于:
①更多用期货表达观点。
头寸占用小,交易灵活方便。
②不同资产内部进行对冲。
相较于大类资产间的对冲更精细化。
为什么大家都在搞磕CP策略呢?
因为全球市场都处于进退之间:
科技胜则繁荣,
债务胜则崩盘。
看繁荣就要买科技,
看崩盘就要买黄金。
在进退之间,两面下注最稳妥。
虽然我一直是这么想的,
但我的缺陷在于胆小畏高:
觉得科技和黄金太贵了,
于是退而求其次找次优解,
老登风的拿红利股和债券对冲。
而众所周知:
次优解的效果往往不如最优解。
直到昨天,哥们狠狠骂醒了我:
你这次优解一股子老登味,tui!
你这种做法,特像婚前买三金:
男方觉得黄金贵,于是买铜包金。
女方听说后,一本正经的安慰男方:
勤俭持家挺好。只是,
铜首饰戴一戴会变绿的。
只要你不介意,我也无所谓。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大家的投资策略都在磕CP

政信三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