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货,请关注资产界研究中心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这两年,相信大家做投资的心路历程都比较唏嘘感概。原因很多,今天聊聊流动性的放与收,杠杆的加与卸。
流动性充裕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赚今天的借贷息差,实体业务金融化。
第二个阶段:
赚明天的估值溢价,金融业务泡沫化。
第三个阶段:
既然把今天和明天的钱都赚完了,那就赚圈外的钱,也就是:
赚韭菜的钱,泡沫业务博傻化。
要收缩流动性也很简单:
拿韭菜的钱来卸掉明天的杠杆,再拿明天的钱来卸掉今天的杠杆。
这么做,并非对韭菜怀有恶意和不友好,而是无奈的现实:
今天赚的钱只够还明天的利息。如果要卸掉明天的杠杆,从哪里找钱来还明天的本金呢?
绿油油的韭菜,由此进入了视线。
不割韭菜的前提下,要卸掉明天的杠杆,就只能对今天的自己下刀,砸锅卖跌,家徒四壁后,子孙还倒欠不少钱。
舍得嘛?
因此,从事金融业务的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惨淡的现实:
不管是非标还是债券,只要是固定收益产品,在发行利率还要有上限管制的背景下,在通胀预期下都不是啥好产品。
通俗点说:
在未来,固收产品的收益是有限的,但是固收产品爆雷后的风险是无限的。
大家都注意到了:
西城学区房和白马股价在疯涨,但是农副食品和电子产品价格反而变低了。
这就是结构性通胀和流动性折叠。
那些接不到水的,不得不收缩阵线,迟早旱死。
从头苦到尾。
那些接到了水,但是消化不了那么多水的,则会先快乐一会,然后再被涝死。
空欢喜一场。
美帝又发钱了。
每人发1400刀,一家四口就是5600刀。
这些白条,对产品提供国来说就会造成输入性通胀。即美帝花钱,世界通胀。
综上所述,在大通胀的预期下:
钱越来越毛,靠企业今天正常经营的收入来偿还明天的利息不难,但偿还明天的本金已经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因此,固定收益市场(高收益债除外),一定会被大通胀给冲击的七零八落。
放在城投和国企身上,要想解决债务问题,短期内借新还旧没有什么意义,最后迟早走到类永续或永续的那一步。
即便短期内没有了还本压力,但付息压力已经让企业疲于应付,哪还有精力去发展呢?
只能通过权益市场,即通过上市,用收益法而非成本法对自己重新估价,然后:
借明天的不用还的钱(股票不用还本)来偿还明天的要还的钱。
在以后,城投和国企的投资者,逐渐不再是持有债权的金融机构,而会被替换为持有股票权益的高净值个人。
经过这轮白马股抱团的杀跌,市场也呼唤新的题材。“国企改”,终于要成为风口了嘛?
驴火省已经爆雷躺倒的网红D集团又要满血复活了,可以对我们充分理解冀中能源和华夏幸福的走向提供借鉴和思考。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通胀预期下,固收市场药丸,城投却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