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万
来源:国朝说(ID:GuoChaoShuo123456)
围绕“中信国安府”长达七年的权属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决显示,撤销最高院此前作出的二审民事判决,维持北京市高院一审的判决,同时确认北京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项目公司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比例由约定的20%增加至35%。
这份判决不仅关系到北京二环内黄金地块的归属,同时也影响到多家信托公司的产品风险。
2020年10月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两份民事执行裁定书,申请执行人都是平安信托,法院裁定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的银行存款合计约52.2亿,冻结、拍卖、变卖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是中信国安府的项目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国安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距离天安门广场不足2公里,建筑面积约295951平方米,是目前北京市二环内,唯一待开盘的高端住宅项目,均价已经超过17万/平方米,土地价值超过百亿。
这么好地段的黄金项目,融资方竟然会出现违约,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实际上该项目一直处于无法预售的状态,其背后的权属之争也达到了白热化。
2009年,信达投资与庄胜地产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庄胜二期A-G地块,信达投资全资成立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作为7个地块的项目公司,注册资金4亿元。
在协议中,双方曾约定,庄胜地产对北京信达置业增资入股1亿元占有20%的股份,这也成为长达七年的合同纠纷案的导火索。
根据有关规定,北京庄胜作为外资企业进入内地,必须先有项目并在相关部门获得立项,然后向商务部门审批,才能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在信达接手庄胜二期的项目之后,因拆迁缓慢,一直无法办理土地证,无法办理土地证,即无法变更开发主体,庄胜也迟迟不能完成对信达置业20%股权的登记,项目的开发立项,也因此一拖再拖。
最终,信达投资选择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北京信达置业的股权,由中信国安摘牌,此时北京庄胜仍未完成对信达置业的20%股权的登记。
2013年,庄胜地产将信达投资告上法庭,因为在此前的协议中曾约定,未得到对方的同意并经审批机关批准,任何一方都不得将其认缴的出资额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人,并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项目转让合作框架协议及补充协议,返还地块项目权益。
2014年12月1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庄胜地产全部请求,支持了信达方面的全部反诉。
随后,庄胜地产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诉,2017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支持了庄胜地产全部请求,驳回了信达方面全部反诉,一审和二审判决结果彻底逆转。
中信国安不认同此次判决,除了地块的优质外,中信前期的投入也很难收回。2017年4月20日,中信国安出具给法院的成本说明中载明:项目取得费用37亿元、拆迁26亿元、建筑安装62亿元、市政园林5亿元、配套10亿元、利息及融资费46亿元、期间费用11亿元。
中信国安前期投入接近200亿,不过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信托公司。中信国安以国安府所在的A-G地块做抵押并担保,获得了三家信托公司160亿元的贷款融资。其中,平安信托70亿元,上海某信托60亿元,太平资产管理公司30亿元。
按照最高法的二审判决,如果地块项目权益将全部归属于北京庄胜,信托投资人的利益将出现重大风险。
2017年4月20日,信达投资向最高院申请再审。2019年12月,最高院裁定对本案进行再审。
2020年12月25日,最高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了最高院此前的二审判决,维持了北京市高院一审的判决,同时确认庄胜公司在项目公司信达置业的股权比例由约定的20%增加至35%。
这份判决书更像是个调解书,要求双方各让一步,不过对于平安信托来说,这个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此前要求拍卖北京信达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来偿债也会出现变数。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国朝说”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中信国安府百亿信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