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评级机构之一,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及香港证监会认可,在境内外从事信用评级业务,并具备保险业市场评级业务资格。2019年7月,公司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信用评级业务资质,实现境内市场全牌照经营。 目前,中证鹏元的业务范围涉及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公司债券评级、企业债券评级、金融机构债券评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评级、结构化产品评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评级、境外主体债券评级及公司治理评级等。 迄今为止,中证鹏元累计已完成40,000余家(次)主体信用评级,为全国逾4,000家企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和公司治理评级。经中证鹏元评级的债券和结构化产品融资总额近2万亿元。 中证鹏元具备严谨、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及业务制度,有效实现了评级业务“全流程”合规管理。 中证鹏元拥有成熟、稳定、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且95%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2016年12月,中证鹏元引入大股东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升级。展望未来,中证鹏元将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强化投资者服务,规范管控流程,完善评级方法和技术,提升评级质量,更好地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微信公众号:cspengyuan。
作者:政信三公子
来源:政信三公子(ID:whatever201812)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这两天事情多,长话短说。
曹山石发了twitter,提示未来几个月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

属实否?
众所周知,目前信用债市场存在一二级倒挂。
一级市场受制于ZF管制,发行利率越低越好。二级市场充分市场化,高折价层出不穷。
凡是通过行政手段管制住的发行利率,都会在二级上通过市场化交易而暴露无遗。
理论上,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越低,越说明市场高度认可该发行人的信用。
实际上,嘿嘿嘿,结构化发行就是啪啪啪的打脸。
用数据来说话吧。

有些发行人,已经被市场抛弃了。
有些发行人,正在被市场抛弃的路上。
有些发行人,又肥又稳又香。
有些发行人,越来越像网红。
问题来了:
高折价就意味着信用风险吗?
我不这么认为。
高折价仅仅意味着在二级市场上实现了风险的市场定价,年化收益率低于30%的,都属于合理范畴。
美国的高收益债市场高达2万亿美元的规模,国内这才每天成交几个亿人民币的水平,毛毛雨而已。
那些年化收益率动辄50%以上乃至100%以上的,就有高风险嘛?
也未必。
既然叫信用债,“信用”才是最主要的。
如果区县级信用不够,那么地级市信用来加持。如果地市级信用不够,那么省市级信用来加持。如果省市级信用不够,那么还有ZY企业来托管等等。
内债不算债,在于三点:
其一,内债不存在信用风险。
理论上,垂直管理,内债可以获得无限信用加持。
其二,内债可以不存在流动性风险。
比如日本,长期利率降为0%,再辅以天量宽松,无限信用的发行人既不存在利息成本,也不缺乏融资渠道。
其三,内债也可以不存在本金偿付风险。
在长期利率降为0%的时候,已经不存在流动性风险了,金融机构又缺乏强信用资产,此时,展期也就顺水流成。
至于本金兑付,同样拿日本举例,日本大藏省(财政部)是70%以上成份股的股东。
债转股即可。如果这种财政为主的债转股有些欠妥,还可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债转股。
这种做法,江浙鲁豫等地的城投发行人已经在实施,即收购上市公司,再分步骤把资产置入上市公司来盘活存量资产。
既然说的这么轻巧,以上三项举措为什么没有实施?
因为上述举措相当于收取了通胀税,而通胀会加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综上,信用债最大的问题不是兑付问题,而是次生危害,即通胀问题。
如果美国大放水,我们也跟着大放水,国内信用债的风险很容易就被解决了。这也是不断有外资机构联系我,希望能参与境内高收益债市场的原因。
老外明白得狠:
中国之所以维持货币政策独立自主,恰恰在于,管理层没有选择最容易走的那条路,而是选择了最不好走的那条路。
那条路最不好走的路,却最有利于:
实体经济和穷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人刨根,后人吃翔。
美帝在自掘坟墓,我们在播种希望。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政信三公子”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哪些城投要凉凉?爆名单了!

政信三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