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销售量价双跌 投行分歧下的万科过冬记

观点 观点
2022-02-14 18:09 2870 0 0
2月8日晚间,头部房企之一的万科发布公告,2022年1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10.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56.0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7.17%、50.19%。

作者:观点新媒体

来源:观点(ID:guandianweixin)

目前尚未看到其他机构大范围跟进,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市场悲观预期仍有待观察。

尽管此前多家机构已预测1月房地产行业销售表现普遍不佳,但具体到各家房企正式公布成绩之时,引起的市场讨论仍不会减弱分毫。

2月8日晚间,头部房企之一的万科发布公告,2022年1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10.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56.0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7.17%、50.19%。据此推算,单月销售均价约1.69万元/平方米,同比减少约5.72%。

房企销售下降既与行业景气度下降有关,也与春节假期导致供货放缓有关。

根据观点指数统计,1月前100房企实现全口径总销售金额6058.7亿元,环比减少38.4%,同比减少46.1%;销售面积则环比减少48.7%,同比减少40.5%。

而万科的下跌幅度稍高于百强房企平均水平,这或许会令外界有所诧异。

不考虑2021年同期较高基数(714.7亿元)因素,356亿元销售也较2020年同期减少35%;实际上,无论是销售金额还是面积,万科均已创下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由于预期业绩下降,大和于2月9日将包括万科在内的若干家房企目标价下调。目前尚未看到其他机构大范围跟进,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市场悲观预期仍有待观察。

销售“冰点”

就2022年1月销售及推货等事宜,观点新媒体尝试联系万科相关发言人,截止发稿时未获得回应。

仅就行业总体而言,观点指数统计,万科1月凭借超过300亿的销售成绩仍排名房企第二位,仅次于碧桂园(494.5亿元)。

但与其他头部房企相比,万科销售跌幅则相对大。据预测数据,碧桂园、保利发展期内同比减少约11%、33%,融创公告口径跌幅为20.61%。

即便与自身过往表现相比,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在近七年新年首个月份,万科销售金额356亿元仅高于2016年同期;若加上2022年1月,自2017年销售规模突破5000亿大关以来,该公司累计仅有5个月销售额不高于356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近两年新冠疫情持续,万科月均销售额仍能保持在接近555亿元水平,这得益于政策调控的相对缓和以及企业的品牌号召力。但不可避免也受到房地产销售景气度下降的影响,2021年公司累计销售约6277.8亿元,同比下降10.85%,创2008年之后首次负增长纪录。

去年10月以来,郁亮开始对外表示,房企需面临去杠杆引起的红利消退,他称之为“缩表”。为此万科已明显缩减新开工面积,地产业务的工作向竣工回款倾斜。

同时万科内部预计,行业大底仍未到来,房地产未迈过出清阶段。祝九胜去年甚至表示,公司对2022年的市场情形还有一些看不太明白,最低经营目标比去年还要下调。

1月销售业绩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万科动态调整的结果之一,期内该公司旗下项目涉及新开盘的动态较少,也鲜有大幅折价促销的情况。

以深圳为例,1月中下旬有中介发布“万科在售项目降价促销”的消息,此后被万科方面否认。深圳万科官微显示,旗下包括万科都会四季花园、万科大都会花园、万科·城市原点等五个项目推出号称“高达8折”春节优惠,而大部分具体仅打99折或1%折扣。

促销手段相对较谨慎使用,保证了1月万科销售均价仍达到1.69万元/平方米,同比减少5.72%,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均价1.79万元/平方米几乎是近年来单月最高水平之一;与2019年、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均价分别增加2.67%、9.87%。

这其中亦有一定的“翘尾因素”影响:去年下半年万科平均销售均价恰好约为1.69万元/平方米,较上半年提高5%。

从近七年销售走势看,2月多是万科销售表现较弱时间点,意味着或许该公司在接下来会出现另一个“冰点”。

从“小阳春”开始,企业销售业绩有望逐步改善——假如市场景气度回升的话。

收缩延续

与销售明显放缓相对应,1月份万科在拿地端仅新增2宗住宅地块,权益拿地金额33.39亿元,总建面30万平方米。从拿地宗数看,上一次该公司单月新增2宗地还要追溯至2020年2月,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不久。

这也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拿地风格,去年10-12月万科单月新增拿地宗数分别为6宗、7宗、3宗,对应权益拿地金额分别为112.08亿元、68.36亿元、28.55亿元。

尽管如此,万科去年仍是拿地投入最多的房企之一。

按单月披露口径公司全年累计新增152宗地,同比减少15宗;新增总建面263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8%;权益拿地金额1473亿元,同比增加3.5%;新增土储及金额的增长落差,反映出企业在提高拿地质量上的努力。

另据兴业证券统计,自2021年2月至今年1月近12个月以来,万科拿地集中于二线城市和核心区域三线城市;根据拿地金额计算,二线城市占比53.9%,三四线城市占比46.1%,其中东莞、中山、苏州、南京、佛山占比较高。

今年1月,万科拿地集中于合肥、常州两个城市,其中常州瑧湾汇项目为100%持股,建面16.9万平方米,总价28.19亿元,在公开报道中鲜有查询到该次拿地信息。

据观点新媒体查询,合肥观山隐秀项目则是合肥城改于去年9月以总价9.88亿元所竞得的蜀山区SS202117号地块,居住楼面价9681.82元/平方米,毛坯备案价限制为2.17万元/平方米。

1月中旬,观山隐秀项目披露引入万科合作开发,万科为50%权益比例支付了5.2亿元代价,对应项目估值升至10.4亿元。这被外界解读为万科在合肥的典型发展模式,自2016年以来该公司开始通过联合开发方式获取合肥土地,诸如合肥城改等本土企业亦需要借助品牌房企的经验及优势。

万科拿地减少背后也存在主要城市集中供地的时间节点因素,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青岛、福州等城市已发布或计划发布2022年的集中供地计划,其中北京降低了现房销售等要求,诸如此类的土拍政策边际改善或许能为公司创造拿地机遇。

但市场或许仍不能抱以太大的期待,万科于去年第二三轮集中供地中鲜有出手拿地,近两个月收购出险房企旗下项目潮流中亦难觅万科身影,投资积极性并不及保利、华润、中海、绿城等企业。

万科在调整市场预期,资本市场也开始调整对它的预期。

2月9日,大和在研报中表示,基于谨慎扩张以及行业面对毛利压力,对万科项目入账及毛利前景趋审慎,该行降低其H股目标价35.4%,并降低2021-2023年合同销售及盈利预测。该行续指,预计市场不会喜欢其表现。

除了万科,大和于同日还将合景泰富、中国金茂等若干内房企目标价进行下调。目前尚未观察到大和以外的机构宣布范围性下调预期,兴业证券在最新研报中仍维持对万科买入评级。

与地产业务的发展景象有所不同,万科在融资及经营业务发展层面的努力或许更多。比如1月万科宣布拟下调“19万科01”票面利率至2.50%,不过投资者选择将20亿元本金中的19.97亿元回售;1月27日,万科宣布完成年内第一期30亿中票,利率仅2.95%。

此外,万物云旗下万物梁行于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间,先后扩展了武汉香港中心、成都CIC创想中心,以及重庆英利国际旗下多个项目。消息还显示,祝九胜将兼任万科长租公寓BU首席合伙人,直管长租公寓。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观点”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首月销售量价双跌 投行分歧下的万科过冬记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房地产资讯与深度内容给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以及专业市场而享誉业内。公众号ID:guandianweixin

729篇

文章

10万+

总阅读量

特殊资产行业交流群
推荐专栏
更多>>
  • 政信三公子
    政信三公子

    铛煮山川,粟藏世界,有明月清风知此音。呵呵笑,笑酿成白酒,散尽黄金。

  • 中证鹏元评级
    中证鹏元评级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评级机构之一,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及香港证监会认可,在境内外从事信用评级业务,并具备保险业市场评级业务资格。2019年7月,公司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信用评级业务资质,实现境内市场全牌照经营。 目前,中证鹏元的业务范围涉及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公司债券评级、企业债券评级、金融机构债券评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评级、结构化产品评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评级、境外主体债券评级及公司治理评级等。 迄今为止,中证鹏元累计已完成40,000余家(次)主体信用评级,为全国逾4,000家企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和公司治理评级。经中证鹏元评级的债券和结构化产品融资总额近2万亿元。 中证鹏元具备严谨、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及业务制度,有效实现了评级业务“全流程”合规管理。 中证鹏元拥有成熟、稳定、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且95%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2016年12月,中证鹏元引入大股东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升级。展望未来,中证鹏元将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强化投资者服务,规范管控流程,完善评级方法和技术,提升评级质量,更好地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微信公众号:cspengyuan。

  • 小债看市
    小债看市

    最及时的信用债违约讯息,最犀利的债务危机剖析

  • 雷达Finance
  • 蒋阳兵
    蒋阳兵

    蒋阳兵,资产界专栏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破产与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具有独立董事资格,深圳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理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个人破产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律师协会破产清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律协遗产管理人入库律师,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山市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长期专注于商事法律风险防范、商事争议解决、企业破产与重组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8566691717

  • 债市邦
    债市邦

    一位债市从业人员的市场观察,仅为个人总结,不代表所在机构任何意见。微信号: bond_bang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资产界公众号

资产界公众号
每天4篇行业干货
100万企业主关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产品经理会及时与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