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干货,请关注资产界研究中心
作者:王婷婷
来源:风财讯(ID:fengcaixun)
在港股的内地房地产企业中,股价长期低于0.5港元的“极端仙股”,大概76家。这些企业大多是临近破产,或被母公司架空(无实际资产),或公司经营堪忧(有项目却难赚钱)。
恒盛地产(HK:00845)属于第三种,作为恒盛主要的资产平台,由于这些资产几近“被掏空”,机能衰弱、资不抵债,使得这只股无奈一步步进入仙股行列。
净利亏损14亿 恒盛地产资不抵债?
根据恒盛地产披露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销售收入3.3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16.9%;公司的净利润亏损14.3亿元,由正转负,每股亏损0.18元。
而上半年,恒盛地产的房地产录入的54.3亿元确认销售收入,来自于尾盘房源及库存车库的销售。
另值得注意,恒盛地产的财务成本无法被资本化,而它的实际借款利率又达到9.7%,所以公司的融资成本,几乎要靠“硬扛”。
截止2021年6月末,恒盛地产的借款总额下降2.5%,依然有197. 7亿元,是销售金额、营业收入的几十倍。
其中已经逾期的借款,本金总额就达到8.88亿元。
财报显示,恒盛地产的资本负债比率达到453.8%。这反映的是公司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资金都是借债权人的,极少来源于股东,借债是资产的4.5倍,而且其中大量是流动借款、一年期借款等短债和急债,到还的时候极可能就是资不抵债。
半年报显示,恒盛地产的土地储备约660万平方米,总在建面积为296万平方米,12.1%位于一线城市,87.9%位于二、三线城市。
例如,在去年6月被挂上拍卖台的恒盛炜达(南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应了恒盛地产6项抵押物、2方担保人、上市公司作连带责任担保。
被拍卖的6项抵押物包含:
上海奉贤区光明镇2街坊三块地100%股权、上海弘晔地产100%股权,它们对应上海的恒盛湖畔豪庭;
另外,弘晔地产的股东恒盛弘晟(苏州)置业的9亿元股,也已被南通中级法院执行“股份冻结”;
江苏南通的恒盛尚海湾,对应的江苏南通虹桥路及工农路商业土地100%股权;
南通恒盛炜达的100%股权(含江苏多地项目);天津静海县团泊湖区土地100%股权、天津东岸建设100%股权(对应恒盛尚海湾滨湖)等,也均被抵押。
实际上,被恒盛地产纳入“贡献收入列表”的项目,流入的销售资金,也只是表面数字而已。
例如,恒盛地产的销售主力—— “上海恒盛尚海湾”,半年报称,靠项目的第16号楼开盘销售,使公司在上半年能由资金回笼,得以偿还一些借款。
但风财讯留意到,上海恒盛尚海湾早被开发公司“上海鑫泰地产”先后抵押给中海恒信、中融信托、光大信托、四川信托等金融机构,以获取56.2亿元融资。仅以恒盛的平均融资利率计算,收入的一半都是用来还钱的。
在恒盛地产的收入明细中,还计算了上海恒盛尚海湾多年来的装修收入(今年上半年约1279万),但这笔收入其实备受质疑。
据《新民周刊》报道,恒盛尚海湾曾因精装问题,延期交房。到了业主收房结点,却因为验房发现超200项问题有待整改,遭业主拒绝收房。
而地方政府留言板上,恒盛地产在吉林、长春等地的项目,也曾因“未办产权”“延迟交房”等问题遭到投诉。
“阳光系”无阳光 百强房企没落
恒盛地产的创始人,实际上是“阳光系”的实控人张志熔。
起家房地产,张志熔和其父张德璜创建上海阳光集团后,仅仅4年时间就将旗下恒盛地产、熔盛重工(2009年)送上资本市场。
虽然张志熔在2012年退出了熔盛重工和恒盛地产董事会,但2014年依然借地方政府的帮助引进了银团,中行、民生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均入局帮衬。
而在张志熔的妹夫丁向阳接手恒盛地产,担任董事局主席和行政总裁之前(2018年),恒盛的“指挥人”则是程立雄,一位在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曾任职近10年的资深“体制人”。
即使后来一路衰退,及至2012年恒盛地产在房企500强榜单中排名56,也还是妥妥的百强房企。2015年机构估算的恒盛地产总货值,仍超过千亿。
但到如今,恒盛地产依然只能靠着尚海湾,这个在上海卖了20多年的项目“回血”,土储已不足千万平、收入不足5亿、利润由盈转亏,甚至走上了“卖项目”的路子,没落得令人唏嘘。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扒财经”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