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将至,城投何去何从??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2021-05-20 09:58 7822 0 0
做好城投,越来越不简单了。

作者:杨晓怿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ID:msyangteacher)

国庆假期已经过去,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了“十三五”规划的尾声,五年的时间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许多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正忙于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未来的发展描绘蓝图;但在探讨规划之前,有个更重要、更核心的问题值得讨论:未来五年的城投,究竟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城投的功能、职能、动能三方面进行论述:

城投的功能

在2015年之前,城投企业的功能是非常单一的,仅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存在,其核心任务就是做好投融资管理工作,尽可能的筹集地方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尽可能的降低融资成本。但是,随着地方债务的水涨船高,城投作为融资平台的功能很快被监管所瞩目。此后监管逐渐跟上,先由银监会推出了“名单制”管理,避免因融资平台的债务危机出现危害政府信用的事件;随后中央提出了融资平台转型的要求,要求城投企业逐渐转型为地方国有企业、不再承担地方政府融资的职能。

既然不再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而继续存在,那么城投企业如今的功能是什么?为何市场上的存量城投债券规模依然庞大?

自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后,不仅融资平台受到了限制,还提出了政府转型的要求:不仅要求政企间划清界限、提出了地方政府的权责清单、还提出让地方政府退出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因此,改革虽然划清了政企的界限,但也为城投企业承担新的功能留出了空间。如今的地方政府在许多具体事务上,需要地方国有企业替代政府介入,既保持国有控股、国有资本的公益性;又有相对灵活的现代企业机制和身份。

因此,在城投脱离融资的单一功能后,城投企业的功能反而“变大”、“变重”了。尤其在当下经济逆周期、国际环境动荡、积极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城投企业承载了地方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产业、托底经济、市场化运作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功能。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如今的城投与地方政府是“一体两面”的;两者的发展目标是高度趋同、高度一致的。在承载了一部分政府功能后,城投企业自然需要大量资金;不仅要承担过去投资公益性项目产生的大量债务,还需要配合政府施政目标、继续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

在厘清城投的功能后,我们不难发现,城投企业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城投发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城投债券的“信仰”也将继续。

城投的职能

对地方政府来说,城投企业的功能是重要的;但许多地方政府远不止一家城投企业,如何界定每一家的职能?这对政府和城投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早前,地方政府多通过政府部门的划分来确定城投的职能,如住建系统对应城建公司、交通系统对应交通公司、园区管委会对应园区公司。这和当时城投作为融资平台的功能有很大关系,为不同行业主管部门的政府部门提供资金,就是这些城投的最大任务。

但在城投本身的功能逐渐加强、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后,城投的职能越来越像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这使得地方下属的城投企业结构出现了对应的变化:

一些较小的区县级政府,将存量的城投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个资产规模、经营能力相对强的城投企业,承担地方发展的任务。一些辖区规模大、建设任务重、工作内容多的地级市或经济强市,则根据实际情况对城投的职能进行划分。

其中的主要方向,就是形成城市运营一条线、产业招商一条线、资本投资一条线的职能划分。通过专业化运作和产业链搭建,形成城投企业的造血能力与运营能力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协同地方经济建设的目标。

城投的动能

城投的功能是宏观政策所决定的、城投的职能是地方政府所划分的,而城投企业的动能是取决于企业本身。

何谓城投的动能?即城投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近年来,在经济逆周期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捉襟见肘,并且还须持续加大投资、完成“六保“的工作目标。因此,短期内城投企业很难依靠地方财政,反而存在向财政持续输血的现象。

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城投企业必须形成源自自身、市场化的动能因素,不能将主要的营业收入与地方财政挂钩,否则必将陷入困境。这也是为何近期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性债券普遍要求与项目收入挂钩的根本原因。

如今的城投,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在承担准公益性、准经营性项目建设任务时,构建来自项目经营性收入、政策性补助的现金流,并满足市场化模式下资金筹措、还本付息的有关要求。当城投形成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不再依赖地方财政,就构建了属于企业自身的“动能”;不仅有利于城投做大做强,还能够有效降低自身的债务负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机制。

结语

未来五年,城投依然将是政府重视、市场关注、规模庞大的存在。但随着城投功能、职能、动能问题的复杂化,城投企业内部也必将出现分化,在同等地方财力的情况下会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

正如宏观经济状态下企业经营的难度持续加大,想要做好城投企业,同样是越来越不简单了。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资产界立场。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本文由“杨老师的基建课堂”投稿资产界,并经资产界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原标题: “十四五”将至,城投何去何从??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真相的探索者,真理的维护者。微信号: msyangteacher

302篇

文章

10万+

总阅读量

特殊资产行业交流群
推荐专栏
更多>>
  • 政信三公子
    政信三公子

    铛煮山川,粟藏世界,有明月清风知此音。呵呵笑,笑酿成白酒,散尽黄金。

  • 中证鹏元评级
    中证鹏元评级

    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评级机构之一,先后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及香港证监会认可,在境内外从事信用评级业务,并具备保险业市场评级业务资格。2019年7月,公司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信用评级业务资质,实现境内市场全牌照经营。 目前,中证鹏元的业务范围涉及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公司债券评级、企业债券评级、金融机构债券评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评级、结构化产品评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评级、境外主体债券评级及公司治理评级等。 迄今为止,中证鹏元累计已完成40,000余家(次)主体信用评级,为全国逾4,000家企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和公司治理评级。经中证鹏元评级的债券和结构化产品融资总额近2万亿元。 中证鹏元具备严谨、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及业务制度,有效实现了评级业务“全流程”合规管理。 中证鹏元拥有成熟、稳定、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且95%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2016年12月,中证鹏元引入大股东中证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升级。展望未来,中证鹏元将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强化投资者服务,规范管控流程,完善评级方法和技术,提升评级质量,更好地服务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微信公众号:cspengyuan。

  • 小债看市
    小债看市

    最及时的信用债违约讯息,最犀利的债务危机剖析

  • 雷达Finance
  • 蒋阳兵
    蒋阳兵

    蒋阳兵,资产界专栏作者,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破产与重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法律硕士,具有独立董事资格,深圳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理事,深圳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个人破产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律师协会破产清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律协遗产管理人入库律师,深圳市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中山市国资委外部董事专家库成员。长期专注于商事法律风险防范、商事争议解决、企业破产与重组法律服务。联系电话:18566691717

  • 观点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房地产资讯与深度内容给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以及专业市场而享誉业内。公众号ID:guandianweixin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资产界公众号

资产界公众号
每天4篇行业干货
100万企业主关注!
Miya一下,你就知道
产品经理会及时与您沟通